茂名市人民政府

栏目:网站导航   发布时间:2017/05/14   来源:互联网   编辑:p

茂名市位于南中国海之滨,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背靠祖国大西南。据史载,茂名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时设置茂名县。1959年设立茂名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茂南区和电白区,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茂名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 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35.31万人,其中市辖区130.68万人。茂名“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在1996年“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茂名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2000年,江总书记在茂名高州出席县级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会,期间亲手植下“中华红”荔枝树,使茂名荔枝更是名扬天下。

  茂名市南部临海,迂回的海岸线长220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水东港是我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现已建成多个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和杂货、集装箱码头,拥有全国最大的25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年吞吐能力达到1450万吨。博贺港是全省三大渔港之一,盛产龙虾、对虾、海参、鲈鱼膏蟹等,全市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

  茂名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山水与人文古迹相辉映,粤西风情浓郁,地方特色鲜明,一些资源在省内甚至国内有比较优势,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一是海滨旅游资源优势。茂名南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湾,迂回220多公里,滩长、林绿、水清是这里的资源特色。虎头山、中国第一滩等处沿海沙滩长达12公里,为省内第一,沙质洁白细软,坡度平缓,适宜开展海水浴、海上运动项目;沿沙滩外侧是宽500-1000米长达40多公里的人工防护林带,国内罕见,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电白人民的伟大创举,著名画家关山月的巨作《绿色长城》就取材于此;放鸡岛周围水下海水能见度达8米,其水下风光奇特,是发展水下观光和潜水旅游的好地方。本区是我市开发最早、旅游设施配套最齐全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也是全省首批2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二是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茂名的中、北部地区多山地丘陵,适宜林木生长和发展水果种植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信宜的大雾岭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704米,为粤西最高、广东第二高峰。那里峰高林茂,珍稀动植物丰富,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大雾岭群峰耸立,层峦叠嶂,云雾飘渺,景色无限,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和疗养、避暑的好去处。茂名还是“全国水果第一市”,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水果种植面积大,且集中连片,茫茫果海,一望无际,适宜发展农业生态游。本区的高州根子镇,被称为“中国荔枝第一镇”,荔枝种植以面积大、品种齐、成熟早、产量高、质量好、市场广而闻名,镇内的红荔阁、贡园早已是声名远播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是我省较有影响力的农业生态旅游区之一。化州名富果园,集中了近百种国内外名优水果,是一个集水果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新兴农业观光基地。三是温泉旅游资源优势。茂名地处华南地质断裂带上,温泉种类多,分布广,有西江温泉、新时代温泉、热水温泉、山阁温泉等十几处。其中西江温泉经权威机构鉴定其综合水质属广东第一,氡、氟、偏硅酸等三种元素及矿物质含量远远超过国家医疗用温泉水标准,在国内十分罕见,极具医疗保健及旅游开发价值。四是古迹旅游资源优势。茂名在距今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土著民族在繁衍生息。夏商时期始称百越族。茂名大地历经千年的风雨剥蚀,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高州的冼太庙、观山寺、宝光塔、长坡旧城、信宜的镇隆古书院群、化州的孔庙、电白的钟鼓楼、冼太故里、茂南的恐龙蛋化石等人文景观引人入胜,文化底蕴丰厚。茂名,在历史上还出过不少名人,如被周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唐代重臣高力士、岭南著名才子陈鉴等都是茂名人。今天,大部分古迹都被开发成景点,供游人参观游览。五是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茂名是江总书记对全国进行“三讲”教育动员的地方,也是江总书记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方,江总书记作“三讲”动员的高州人民会堂、参观过的高州冼太庙以及亲手种植的优质荔枝树“中华红”等都成了国内游客向往的旅游景点。目前,国家旅游局正式向海内外推出了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点,我市的高州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一站,必将带来茂名旅游的新一轮发展高潮。

  此外,茂名还有其他一些资源也颇有特色。如被誉为“人与生物圈公园”的珍稀植物园、茂名市郊有广州“白云山”之称的浮山岭、化州罗江沿岸风光、“国家园林城市”的茂名市区等自然与人文风光资源;信宜玉雕、竹编工艺品、化州的橘雕、高州的角雕、茄雕、电白的贝雕及市区的工艺蜡烛等旅游工艺品资源;电白的红心鸭蛋、信宜的山楂、化州的笪桥黄瓜、橘红、高州的荔枝、龙眼等土特产资源等,都是茂名人引以为自豪的独特资源,也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2家;旅行社1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旅游景点17个,其中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区3个;旅游购物商场6家;大小出租车1000多辆,全行业从业人员20000多人,旅游接待体系初步形成,可满足游客“行、住、吃、游、购、娱”等方面的需要。近几年来,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是我市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之一。2009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62.39亿元,增长10.3%。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关心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旅游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1.发展定位。

  ——世界级石化基地。做大做强炼油、乙烯龙头,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培育临海石化产业基地,形成上中下游产业紧密结合、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型石化产业集群,打造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建设原油储备库、成品油储备库和化工产品储备库,加快建设省级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和粤西LNG储备基地,加快推进煤电、风电、LNG发电等电力项目,建设广东电源重要支撑点,打造以港口、铁路编组站和工业园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平台。

  ——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特色化和产业化发展,建成一批结构优化、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国内重要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农业品牌和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大力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有效期内农产品“三品”认证居全省前列。

  ——粤西组团式海滨城市。组团式建设“港、业、城”三位一体的智慧型生态宜居海韵绿城。努力将北组团优化发展成为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南组团发展成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区和宜业宜居、富有魅力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东组团发展成为产业集聚、配套完善、环境友好的海湾新区。

  2.发展目标。

  近期: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达900亿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20亿元;至2016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15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远期:至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接近4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2500亿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比全国提前一年(2019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商家保证